杭州亚运会、上海进博会等均通过绿证实现100%绿色用能,居民自主购买绿证数量不断提升……近年来,大型活动、用能企业、公共机构、居民用电均通过购买绿证实现绿色电力消费,绿色电力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。
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大国,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证市场。为高质量建设绿证市场,推动绿证价格合理体现绿色电力环境价值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商务部和国家数据局近日联合印发了《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(下称《意见》)。我国加快构建以绿证为基础的绿色电力消费体系,推动从“用上电”、到“用好电”、再到“用绿电”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。
推动“工资卡”体现绿色电力环境价值
什么是“绿电”?国家能源局近期组织编写发布的《中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百问百答(2025年版)》介绍,绿色电力一般是指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风电、太阳能发电、常规水电、生物质发电、地热能发电、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。
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(简称绿证),是由政府或第三方机构向绿色电力核发的具有特殊标识的电子证书,通常每1000千瓦时电量对应1个绿证。
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按照国际通行的概念,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“工资卡”,相当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绿色收益,打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数据,实现了绿色电力消费的准确溯源、科学认定和精准核算,对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、支撑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、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具有重大意义。
绿色发展是国际发展的趋势,使用更多绿色电力也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。2025年起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》明确,国家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(绿证)等制度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。
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,目前,我国已建立绿证核发、交易、应用、核销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,绿证基本实现核发全覆盖,交易规模和用户数量快速扩大,绿证国际互认积极推进,绿色电力消费理念日渐深入人心,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稳步提升。
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写的《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(2024)》显示,2024年全国核发绿证47.34亿个,同比增长28.36倍,其中可交易绿证31.58亿个。截至2024年12月底,全国累计核发绿证49.55亿个,其中可交易绿证33.79亿个。